资讯中心
联系我们
开工倒计时!南京北站规划设计方案正在公示
高铁、城际、普速三场合一;多点进站、快速出站;地铁等各种交通方式站内垂直换乘;出站层、城市通廊层分层设置,实现南北广场无缝衔接……近日,备受瞩目的南京北站迎来新进展,项目站房及相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对外公示,正在征询公众意见。
据了解,南京北站站房设计方案并非首次曝光,早在今年3月,《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》就已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。从设计方案上来看,南京北站形似“扬子江头,金陵花开”,在优化换乘效率、站城融合、进站环境等方面,别具特色。
此次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对外公示并曝光了南北广场、落客平台、室内等多个场景效果图,标志着南京北站的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。对比此前版本,站房外观有明显的变化,特别是呈梅花造型的站房楼顶图案更加丰富,四片“花瓣”上增加了许多像花蕊般的竖条造型。有相关人士解释是新版本做了部分优化设计,包括排水系统等,主体结构不变。
南京北站位于东西沿江通道和南北粤海通道的交汇处,是南京铁路枢纽规划的三大主客站之一,也是北沿江高铁沿线规模最大的枢纽客站。站场选址于林场地区,南倚老山,北临朱家山河,距离江北主城中心10公里,距离江南新街口中心18公里,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50公里。
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泰山街道,北邻朱家山河路,南临站南一路,西临站西路,东临站东路(具体路名以最终批复为准)。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8.2万平方米,容积率≤3.0,建筑高度≤70米。总建筑面积约69.26万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0.04万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积约9.22万平方米。主要建设内容为:国铁站房及相关工程、枢纽配套车场及换乘空间工程、南北广场及其地下空间工程等。
站房6层,站场设3场16台30线
南京北站站场东西向长710米,南北向长637米,站房共设6层,包括地上4层和地下2层,自上而下依次是高架候车层、国铁站台层、国铁出站层、城市通廊层、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。
作为南京唯一集高铁、城际、普速铁路为一体的铁路枢纽,南京北站具备全向发车能力,站场设3场16台30线,规模超过南京站与南京南站。其中高铁场5台9线,引入北沿江高铁;城际场6台12线,引入宁淮城际、宁滁蚌城际、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;普速场5台9线,引入京沪铁路、宁启铁路。通车运营后,南京北站远期年旅客发送量预计达3650万人次。
高效换乘,进出站更便捷
换乘最高效,是南京北站枢纽设计最核心的理念。旅客无论是通过轨道交通或是道路交通到达或离开南京北站,都能实现快速换乘。
在轨道交通方面,经过或到达南京北站的地铁有5条线路。为了实现地铁旅客的快速换乘,南京北站创造性采用“双光谷、井字形”换乘空间结构,让旅客“站外提升”调整为“站内提升”。地铁旅客可通过光谷空间内设置的多组扶梯,垂直抵达地上4层的高架候车层,同时地上1层也设置了快速进站厅,大大减少了地铁旅客的步行距离。
在道路交通方面,旅客乘坐出租车或有车送行,车辆进站有两种选择:既可直达地上4层的高架候车层直接进站,也可进入地上1层的落客空间,通过光谷内的扶梯进站。
而“双光谷”设计不仅实现了多点落客、合理分流,而且让北站站房内有采光、有通风,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。
旅客抵达后,既可以选择从“上首层”出站,也可选择从“下首层”出站,方便抵达,平急两用。通过“双首层”设计,实现了南北城市界面与站房的“无障碍、多层次”衔接,同时提高了北站的容纳能力、服务效率和旅客体验。
生态集约,漂亮的绿色枢纽
南京北站设计充分体现了集约节约的思路,目标是打造一座生态绿色枢纽。地铁换乘厅与地铁3号线站台同层组合;配套停车场由地面、地下双层布置调整为地面层集约布置,这些因地制宜的举措都进一步优化了空间布局。北站的设计不仅能方便旅客,也能集约空间,降低成本。
据了解,南京北站将大部分停车空间布置在地面层,拥有超过2500个地面停车位,大幅缩短旅客步行至站房的时间。
在集约节约的基础上,南京北站的设计还会给旅客带来不一样的出行体验。比如,“金陵花开”的梅花造型之下,在东西花瓣下方空间有“生态广厅”,布置绿植景观,让车站也成为大家出行路上的风景。地上4层的进站安检空间由原中选方案20米扩大至60米,使得旅客排队进站的空间更加宽敞。
作为打造生态绿色枢纽的重要一环,南京北站梅花造型的屋顶将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板,建成后预计实现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,作为补充电源供北站站房使用,进一步降低能耗,实现绿色发展。